中国古代窗花
窗花的历史由来,你了解吗?
相传,尧在位7年,有一种叫鸾鹘的吉祥鸟,年年飞到都邑栖息生活。由于鸾鹘的到来,吓得麒麟跑到大泽的草丛中不敢出来,鸱枭逃到荒无人烟的森林中,从此,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不知为什么,鸾鹘不再飞来了,为害百姓的凶禽猛兽又出现在都邑,到处撗行无忌。人们感到很恐惧。当时有个折支国,听到尧民十分崇敬鸾鹘鸟,但鸾鹘鸟又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就主动献来一种叫"重明"的鸾鸟。这种鸟每一只眼内都有两个瞳孔,所以又叫"重睛"。"重明"的体形很像公鸡,呜叫的声音又很像凤凰,人们都认为它是一种吉祥鸟。刚献来的时候,羽毛已经全部脱落,但它用肉翮照样飞翔。"重明"十分凶猛,能够追上猛虎,并勇敢地进行搏斗,老虎也常常成为"重明"的美味佳肴。自从有了"重明",凶禽猛兽再也不敢祸害百姓了。老百姓十分崇敬"重明",对它爱护有加,每天用美玉磨成细粉作饲料喂养。"重明"有时每年飞来几次,但有时几年也不飞来,为了吸引"重明"经常飞来为民除害辟邪,广大的黎民百姓家都把门户打扫的干干净净,为它准备停落栖息的场所。
但是,有很多年,"重明"又不来了,百姓们十分焦虑,于是,大家都动脑筋想办法吸引"重明"。有人铸金鸟,有人刻木鸡,都放到窗台上。说来还真灵,凶禽猛兽和妖魔鬼怪见到这些木鸡金鸟,以为是"重明"又飞回来了,而是吓得逃往了远方。于是,黎民百姓就在妖魔鬼怪集中出来作恶的新年期间,在窗户上普遍悬挂上栩栩如生的金鸟木鸡。
时间一长,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俗,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或刻或画金鸟木鸡贴挂在窗户上。到隋唐时代,剪纸雄鸡代替了古代的金鸟木鸡,贴在窗上,这就是后来的窗花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金鸟木鸡,逐渐演变成了花鸟虫草、人物故事等,使窗花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春节剪窗花的古代称谓?
中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战国时期出现使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的,都与剪纸如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这也就是后来春节剪窗花的由来。
窗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宋朝、元朝逐渐流传,逐渐成形。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汉族传统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汉族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
古代剪窗花叫剪纸,窗花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窗花北方较为普遍。
剪窗花的来历和故事?
1、春节剪窗花的习俗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
2、春节剪窗花的来历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rkeyfuntrip.com/post/8543.html发布于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