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浇水的谚语大全
关于农民种地的俗语有哪些呢?
你好!飞火流星为你解答。勤劳朴实的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凝练形成了许多适合地方实际的关于种地的经典俗话。这些俗话,即是农民的经验总结,也是古往今来的智慧传承。以流星所在的河北省来说,有四句堪为经典。
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句话的意思说的非常明白,种地是要赶时间、赶节气的。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是人没有尽早,而是赶晚误了按时节种自己该种的东西,就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时无心之误,就可能误了一年的收成。
2.人勤地不懒。种地产粮产瓜果蔬菜,是需要辛苦付出的。没有一个“勤”字作保障,想要种好地,多产出,是绝对不可能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凡是拿土地当命根子的农民,都会一心扑在土地上,辛勤劳动,艰苦付出。而土地呢,也会用产出回报善待他的人。
3.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这句话是河北省地方三伏时节啥时适合种啥的经典总结。萝卜只有在头伏种下,才能在立冬收获前长成精品个头。而大白菜只有在二伏季节播种才会有个好收成。早了,中途容易烂棵,晚了生长期不够,成不了棵。到了三伏,季节已经不再适合种植生长期长的作物了。而荞麦的生长期还是比较适合的。
4.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正当时。这句俗话总结说明的是,河北地区秋分时节播种冬小麦是最佳时机。此时下播的冬小麦,立冬前后分蘖好,长势旺。既没有徒长生节,又长成了冬前壮苗,为抗过严冬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关于农民种地的俗话,各地都有很多。每一句都是农民自己的智慧总结,每一句都是农民自己的经验之谈。
每个地方谚语都不一样。我也说几条。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误了一年春,十年理不抻。
清明出种,谷雨看秧。
立夏不下,犁钯高挂。
忙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有雨四角亮,无雨顶上光。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一日黄沙三日雨,三日黄沙九天晴。
月亮毛月,干断田渠。
农民的种收是根据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由廿四节气来决定的!
所谓廿四节气,就是一年十二月,每上半月的节加下半月的气,叫每个月的节气,一个月一个节,一个气,十二个月组成廿四节气。农民就根据自然的季节交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周而复始生存在大自然的天地间,因此编出了四季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时候的农家在春秋有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春社”与“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解放后的农民与天斗其乐无究,与地斗热情高涨,掌握了四季的规律,比如: 谷雨种云豆,一把掏不透,清明栽土豆,农民会长寿,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处署不出秽,农民白受累,到了秋天,农民用上下对联的形式来代表自己的满足感: 春种满田皆碧玉,秋收遍野尽黄金,到了冬天: 雪映红梅梅俊俏,日照青山山娇娆等等这些俗语都是农民自己总结出来的真实写照。现如今这些俗语和上下对己经是农民心目中的宝贵财富和家常便饭了。谢谢!
南方的清明节前后,天气已经稳定转暖,无霜无雪,不用担心种下去的瓜、豆受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从这时种植开始啦。
我们南方的水田、旱地居多。水田基本用来种水稻为主,旱地大部分用来种瓜豆、花生、红薯等等旱地作物。如果水田不耕种,会长满草,等哪天要耕地的时候,把田里的草翻埋到田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有机质,田会更加肥沃。而旱地就不一样了,如果长期荒芜,等你耕种的时候,由于土壤的营养已经***丛、树木吸收得比较干净了,这时候耕种需要下大量的农家肥或者化肥。
意思是说谷雨时节到了,却不下雨,那么这一年很难有好收成。那么佃农最好的选择是把田交回给地主,今年不要再租了。我们南方一般清明就开始插秧了,如果干旱到了谷雨依然没有下雨,那么这一季水稻种下去就太迟了。
这个很好理解,只有强壮的劳动力、肥沃的土地和强壮的牛,种地才有希望。
惊蛰是下谷种的最后时机,只有在这之前播种才可以赶两季水稻,争取在大暑之前第一季成熟,才衔接得上秋种水稻。如果惊蛰到了,你依然没播谷种,那你很难种两季水稻了。
春雨是万物生长的必备物质,珍贵的跟油一般。可是如果阴雨连绵,湿冷异常,那么农民就发愁了,啥也干不了呀!
说二个,“头伏萝卜,二伏菜”;“白露不莠,寒露不收”。这两句是农民从生产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用于华北一带的农事,具有非常准确的指导意义。
旧时农民种地,由于普遍文化低,也无人给以科技指导,因而就从农业生产实践中,自己总结出了许多的农谚,在旧时的农耕社会里,对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取得丰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头伏萝卜,二伏菜”。这里的“菜”指的是大白菜,由于过去在北方,农民吃菜,特别是冬天和春天,主要吃的就是萝卜和***,因而对于这两种蔬菜的种植是非常重视的。其中萝卜必须在二伏天播种,***必须在三伏天播种,迟了早了都不行,都难以获得蔬菜的丰收。
“白露不莠,寒露不熟”。过去北方种的谷子多,人们以小米做为主要食粮。这里的“不莠”指的是谷子不莠穗,意思是说,到了二十四节中的“白露”,如果谷子仍未莠穗,那么到了“寒露”谷子是长不熟的。寒露谷子不熟,那么天气变凉了,谷子这年就长不熟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冬小麦马上要返青生长了,以前农谚说“头水晚,二水赶,三水看天去浇水”还有道理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认为这些小麦浇水的谚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头水晚,***如头水浇的早了,小麦生长加快,小麦一旦开始返青,对于寒冷的抵抗力就会越来越低,要是遇到倒春寒,对于以后的孕穗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后期可能会减产。
二水赶早呢,二水正是拔节后期和孕穗期,及时的浇水有利于后期的丰产丰收。浇三水的时候正是灌浆期,麦穗有了重量,渐渐的头重了。这时浇水要是不看天的话,刚浇完水,来一场暴风雨,麦杆全部倒伏在地上,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所以说,在农村流行的一些谚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冬小麦马上要返青生长了,以前农谚说“头水晚,二水赶,三水看天去浇水”还有道理吗?
这个话题说的是冬小麦在年后的灌溉问题,三场水分别是返青水、拔节水和灌浆水,这三场水的灌溉各有讲究,不能盲目灌水。
头水晚,是指春节过后天气转暖小麦开始返青的时候,这时候麦苗需水量较大,只有保持足够的水份,才能促使麦苗及时返青生长。但是,为什么要说“头水晚”呢?因为头水灌溉的时候,一定要等到麦田解冻后,天气回暖,浇水后地温不要太低。如果刚过了立春就浇返青水,这时候麦田虽然开始化冻,但是,只是表面土块解冻,麦苗根部以下的土壤尚未解冻。这时候浇水,水份被冰冻层隔住,不以下渗,就会沉积在小麦根部,造成小麦烂根,不利于小麦返青和生长了。
头水晚,主要是看天气情况,如果年后天气回暖较慢,一定不要着急浇返青水。但是,如果立春后天气回暖较快,短短几天内温度升高很快,土壤完全解冻,这时候就不能不着急浇水了。因为天气极早回暖的时候,多数时候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如果这时候麦田不太缺水,气温快速回升,必定导致麦苗快速生长,遇有倒春寒时会受到冻害。而如果天气回暖快麦田完全解冻,这时候及时浇水,可以降低气温,放慢麦苗生长速度,反倒不会受到倒春寒危害。
二水赶,是指小麦拔节期有及时浇水。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根、叶、蘖、茎、穗等器官全面生长,是决定每亩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需肥需水较多,是小麦水分敏感期,所以及时浇水对保证丰收十分重要。当然,麦田浇水主要是看墒情,如果返青水浇得过晚或者遇有春雨,拔节水也要适当延期。
三水灌溉要看天。三水是指小麦的灌浆水。小麦灌浆期,是小麦一生活动最旺盛时期,对水肥需求量最大,所以浇好灌浆水非常重要。但是灌浆水灌溉,一定要“看天”,根据天气和墒情正确灌溉。看天,主要看灌浆期降水多少,如果灌浆期出现一次20毫米以 的降水过程,可以不浇灌浆水。看天,还要看天气的炎热度的太阳的暴晒度。高温暴晒天气下浇水,一定要先对时间和浇水量。最好在一早一晚时间浇水,因为如果高温暴晒天气下浇水,在植株强力蒸腾作用下,可能造成叶片等器官迅速脱水,造成绿穗黄叶的现象。而如果大水漫灌或浇水量太大,使土壤中的水份长时间饱和,麦苗根系呼吸受到抑制,容易造成短暂水分、养分供应减慢。所以,三水灌溉要看天,尽量***用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减少单次灌水量,并避开高温时段浇水。
综上,农民在生产中形成的农谚,都是农民长期的生产实践,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农谚往往都是短短的几句话,还需要大家结合生产实践来理解,不懂不会的,一定要向那些老农民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rkeyfuntrip.com/post/6567.html发布于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