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花卉基地退田 种植怎么样,苗木花卉基地退田 种植怎么样啊
你见证过农村哪些变化?
(声明原创)
我见过,以前贫穷落后的农村,现在一扫过去的阴霾,变得生机勃勃。有人建起了二层小楼;有人买了汽车;有人养起了鸡;有人办起了小工厂(加工蛋糕、饼干等);
这些变化,说明了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解段;说明了农村旧有的生产摸式正在发生改变;也充分说明,现在的农村农民有钱了,富裕了,农民变得聪明了。总之,社会发展了!
我是农村出生,1968年12月26日响应***的伟大号召,回乡务农,1***0年10月参加工作,由于是“半边户”,每逢***期都要回农村,基本上目赌了家乡的所有变化。
第一、自然村变大了,人口变多了。全国解放以前只有10来户人家,50来户人口。现在(包括在外工作)有80来户人家,400来人口,但在家居住的人少了。
第二、土地面积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解放初期,只有70亩水田,二三十亩 旱地,到70年,增加了湖田四五十亩,山地30亩。由于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公路建设,公路两旁习新建住宅。水田面积只剩下不到40亩,旱地也略有减少。并且部分土地荒芜了。
第三、果园也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解放初期,只有另星的桔园和枣园。发展到70年代,房前屋后,半山和山下全是桔园、枣园、枇杷园,枣子年产三万斤以上,桔子年产近16万斤。是大集体时生产队的摇钱树。到现在果园基本全天无,荆棘丛生。现在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出外打工。
第四、住房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六七十年代前后大部分人家住的是土巴瓦房,八十年代前后住的红砖平瓦房,现在住的三层楼的别野房,老村庄几乎无人居住。
第五、交通公路发生了大的变化。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现在的村村通组组通家家通的水泥路,“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现象一去还复返。
第六、村校校园也发生了几次变化。解放初期到60年代中期,几个村共一所完全小学,到70年代村有完全小学,到90年代村校学生满满,到现在,村校由完小改初小,没有多少学生了,学校成花园了。
第七、村委会发生了大的变化。五六十年代办公地点一般设在没收的地主的房子办公。七八九十年代,在村小学里找一间房子办公。现在村有办公大楼,办公设施齐全,村干部也发工资了。
要说农村的变化,那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而且一点也不过份。远的不说,以我的家乡——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小溪口村的变化为例说明农村 的变化。
新农村
首先是种植业的变化,可以用全新两个字来形容。过去种植水稻、小麦、红苕、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完全被高效的经济作物:茶叶和柑橘所取代。因为单纯种粮食的比较效益低。而种植一亩茶叶或柑橘的比较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的几倍、几十倍。所以农民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市场需求来决定自己种什么,怎么赚钱种什么。为此,农民们的腰包就鼓起来了。
楼房
二是居住环境的变化。首先是过去低矮的土房子被宽大的砖瓦房和楼房所取代。一般一户都是两层以上的楼房。过去的旱厕也被冲水厕所所取代。包括猪栏都改变了原来的喂养方式,其次是吃水,过去都靠肩挑。现在绝大多数农户都吃上了自来水。过去烧柴火的土灶已被煤气所代替。干净而又快捷。
农村 环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置身于脱贫攻坚的伟大洪流,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贫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振奋、骄傲,心中充满自豪。
窥斑见豹,从我们的小山村来看,这些年农村的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
村容村貌变美了。这也是最直观的印象。杂乱的街道整修一新,村口深坑变成宽阔的文化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械和健身器材。坑洼不平的进村石子路铺上了柏油,水泥路修到每户门口。打深水井,铺设自来水管道,安装变压器,吃水用电有了保障。建成30千瓦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村里有了集体收入。
村民生活变好了。“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落实。辍学的孩子没有了,危房全部得到改造,贫困户和孤寡老人也不再为吃穿看病犯愁。夜幕降临,60盏太阳能路灯同时亮起,原来漆黑的街道一片光明,广场上传来动听的音乐和欢声笑语。
挣钱路子变多了。年轻人大多到房山、门头沟和涞水县城去打工,搞建筑、搞绿化,也有从事服务行业的,每个月挣五六千元很轻松。
妇女们照顾家之余,到野三坡景区的宾馆饭店当服务员,被形象的称为“跑礼拜”。
几个残疾人合伙办起小型养猪场,县残联帮助建猪舍,帮扶责任人送来5头仔猪,又利用3万元扶贫***买来母猪。这两年养猪行情好,目前存栏达到60多头,年收入近10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rkeyfuntrip.com/post/3432.html发布于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