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文化形成是在战国时期 花的形成吗,牡丹花文化形成是在战国时期 花的形成吗
插花起源于什么时候?
插花,最先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但是对于最先的插花起源,其一是认为起源于六朝时期。其二是认为中国插花起源当推汉朝。
我国古代插花,曾经有过昌盛发达时期和卓越灿烂的成就,至今在世界插花艺苑中仍具巨大的影响。追溯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六个时期:
(1)六朝以前(即公元220年以前),为插花萌芽阶段。
(2)六朝时期(即公元220-581年),为插花初级阶段。
(3)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为插花普及、发展、兴旺阶段。
(4)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为插花繁荣昌盛阶段。
(5)明至清末时期(公元1368-1911年),为插花成熟、完善的鼎盛阶段。
(6)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后来插花艺术渐渐被很多人遗忘。
关于插花起源,花艺界与考古界有不同说法。前者认为插花起源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后者则认为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插花概念的不同理解。狭义上说用器皿储水插花,是从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有了佛前供花后才开始发展普及的。
中国传统插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在讲究生活品质的宋代,插花、挂画、点茶、燃香被统称为“生活四艺”,是文人雅士必备的修养和高尚生活方式。2008年6月,传统插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D1 什么是插花艺术
插花艺术是把植物体上的(花、叶、枝条、果实等)具有观赏价值的部位切取下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如修剪枝条、弯曲造型等,)以及经过艺术加工(如构思立意后进行配色和造型设计等)重新创作出新的精致的美丽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作品
D2 插花的发源地
中国-东方式插花发源地
古埃及-方式插花发源地
D 3插花的运用
美化环境 修生养性 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
D4 插花艺术的特点
插花作品具有生命力
中国的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亦逐渐丰富。
其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时期:
1在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里就已经有了把花穿在身上做配饰的时尚,“纫秋兰以为佩”,“集芙蓉以为裳”。已经进入了以花传情、以花明志的文化领域;
2秦汉时期,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就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的一幅壁画作品上有陶质圆盆,盆内插有6支小红花,圆盆置于方形几架上。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插花。
3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并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
4隋唐时期,插花艺术得到兴旺发展,插花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并且有了插花会。
5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高雅,追求自然情趣,朴实又不失洒脱;
6宋代,插花艺术受理学观念影响,开始追求理性意念,托物言志较为突出;
7元明时期,尤其是明代晚期,插花艺术专著相继诞生,插花艺术走向了成熟和鼎盛。
8清代,由于历史原因,插花艺术走向了没落。
汉中牡丹发源地?
据记载牡丹最早发现于秦岭与巴山一代。汉中是最栽培牡丹的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当中就有对牡丹的记载。秦汉时期牡丹已经入药,所以牡丹花的欣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很早就得到体现。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牡丹的话,应该说牡丹花的历史起源还是很精彩,也很有文化属性。
早期的牡丹以单瓣为多,花色也比较少一些,一般以红色牡丹为主,到唐朝时期还是以焦骨牡丹为主,焦骨牡丹就是现在说的洛阳红牡丹。其实在唐朝以前,牡丹花已经开始进入上层社会。
比如晋朝的大画家顾凯子的洛神赋已经开始出现牡丹的身影。南北朝时期,画牡丹的画家就更多了,但是牡丹真正为人所熟知还要从隋唐时期开始,不过当时牡丹栽培技术落后,只有皇室贵族才养牡丹,也因此牡丹就成了贵族花。
唐代什么人才使用花铜镜?
隋唐时期是铜镜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花铜镜是花卉造型的铜镜,独具创新,是唐代相较于前朝的突破。一些观点认为,这是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艺术影响所致,才在唐代出现了各种花形镜。
花铜镜在唐代属常见造型,对使用者没有特定的等级和职业限制,被广泛使用。当然,能够购买铜镜本身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
不过,不同时期流行的花铜镜有所不同。初唐期主要流行团花镜。盛唐流行雀绕花枝镜。中唐和晚唐则以瑞花镜居多,且经常包含宗教题材。
一般来说,都是富家的千金小姐、宫廷贵妇使用,而富家公子为追求心中美人,也要作为馈赠礼品赠送给她,但是,铜镜的背后有公子的秘密(后面将予祥述,请您耐心看下去,绝对有用)。
什么叫“镜”?
古人认为:“镜,景也;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镜鉴并称,或者通用,古籍中“鉴”,与“镜”同。
铜镜的出现年代
1934年河南殷墟出土铜镜,四十多年后,1***6年妇好墓出土四面铜镜。
1924年于甘肃省宁夏***自治州广河县发现的距今4130士105年的齐家河文化,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于1***6年于此出土了铜镜,成为当时的特大新闻,因为它将我国的铜镜铸造历史一下追溯到4000多年前,根据《黄帝内传》:帝会西王母,铸大镜十二,随月用之,此为造镜之始。与传说中黄帝铸镜历史已经十分接近了。
(宝相花铜镜(唐))
花铜镜的重要地位
它是古代妇女们用以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在玻璃镜尚未发明前,它是爱好姣容的女人们的生活必备品。在古代单调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使用,为年轻夫妇和时尚千金增添了生活中的情趣和愉快。
如古代男人为爱人对镜画眉的诗词: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工具。在唐代,精美的花铜镜价格昂贵,因而,也只有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才能使用。这个观点,有以下四方面可以佐证:
皇帝会将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赏赐给四品以上的官员,因而,拥有这样的铜镜,不仅是君臣感情交好的见证,还是拥有身份地位的象征。
我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汉代尤其鼎盛。到了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有所衰落;隋唐时期,又逐渐繁荣;及至到了五代十国、宋、金、元等几个重要时期,铜镜又开始衰落了。
古代铜镜图案的构造各具特色,花样丰富、绚丽多姿。既有生动灵动的凤凰、朱雀,亦有栩栩如生的龙虎麒麟以及活灵活现的奇神异兽,甚至还有惟妙惟肖的花卉草木。古铜镜在大小设计、图案造型和制作工艺上都非常讲究。以至于还成了出国热销的纪念品。
在唐代或之前,因为造价高昂和制造工艺的原因,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使用铜镜。到了晚唐后的宋代,铜镜才开始在民间普及了。因此,也是到了宋代,才逐渐出现了带手柄的铜镜。这是由于以前使用铜镜的人,家里都是贵族,梳妆打扮都有专门的丫鬟婆子侍候,因此那时的铜镜都没有手柄。宋代开始,由于平民已经开始使用铜镜了,为了方便使用,工匠们就设计出了便于平民人家拿在手里的带柄的铜镜。
在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经突破了汉代的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图案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等。盛唐以后,又以象征繁华的花朵为主,多为吉祥、自由、豪放又清新活泼、明快简洁的图案,表现了***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中国烧制的瓷器,你知道多少相关的历史文化?
中国烧制瓷器的历史太长不知该从何说起。从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发现在用火烧制食物时泥的变化发明了“陶”,从此中国开启了“火与土”的艺术。到文化期良诸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从战国到西汉的原始青瓷,到东汉由于烧制窑温不断升高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通过不断的提高创新才有了唐宋的制瓷的高峰,由唐代的越窑邢窑耀州窑等的瓷器精品,到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出现了无数让人惊艳的瓷器品种至今无法企及。后有元明清瓷器精品不断才有了世界用“瓷器”代表中国。
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艺,多***用泥条盘筑法。部分原始瓷器的器表也拍印纹饰,原始瓷器有的内壁和外观都涂釉,釉的厚薄不均,并有流釉现象。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用瓷土,但未烧结。 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考古工作者在东汉墓葬中,曾发现过不少瓷制品,如在浙江宁波地区汉“熹平五年”的纪年墓中发现青瓷罐,这是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 由原始瓷器发展为瓷器是陶瓷工艺的一大飞跃。但东汉时期瓷器刚从原始瓷器演变而来,在造型技术和装饰风格等方面,仍与原始瓷器有许多相似之处。装饰花纹为弦纹、水波纹等,有的器壁外拍印麻布纹、网纹、树叶纹、方格纹等。 东汉瓷器比原始瓷器质量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改进了窑炉的结构,***用长形窑(俗称“龙窑”)进行烧造的缘故。长形窑便于升温,也便于降温,但又不会过速地降温。此外,这种长形窑的窑体较薄,这正好符合瓷器烧制工艺的要求,因为青瓷中含有较高的铁,要求较快冷却,以免二次氧化,但如过快冷却又会使胎壁开裂,这就要求升降温度速度适中。东汉瓷器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改变了瓷器的原始面貌,为以后瓷业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当年,中国瓷器在全世界受欢迎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吓死你。中国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在外国人眼里瓷器就等于中国。
早在1705年夏洛特建造一座宫殿。宫殿里摆满了中国瓷器,在16至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彼时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的瓷器与黄金一样贵重。
16世纪中期,随着葡萄牙人大量从中国带回瓷器,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而且拥有中国瓷器成为权贵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社会最为珍贵的礼物。如最早和中国进行贸易的葡萄牙的王后、公主的手镯都是中国瓷器,葡萄牙国王赠送给意大利国王的礼物也常常是中国瓷器。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与葡萄牙王室联姻,葡萄牙公主的嫁妆中就有中国瓷器。现藏葡萄牙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中绘有曼纽埃尔一世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销瓷。
葡萄牙若昂三世的王后科特琳娜1550年至1554年的财产清单中,就有许多中国瓷器,现在被收藏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内。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年-1559年)和其王后美第奇也为法国王室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91年-1547年)的财产目录中记载他收藏有两件青瓷,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年-1595年)的2万件藏品中,则有中国瓷器233件。
16世纪后期在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拥有一批中国瓷器。1587年,女王还接受了财政大臣赠送的新年礼物——中国的白瓷碗,“瓷器”这个名称开始在英国传播。
王室如此热爱瓷器,各国贵族也同样热衷收集中国瓷器。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的贵族们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他们也仿效王室,订制有家族族徽的中国瓷器,这类专门为欧洲王室和贵族订制的精美外销瓷器,被称为“官窑”。
1607年,法国皇太子用中国的瓷碗喝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1670年,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整个中国宫的檐口楣柱、墙角四边屋顶都贴著艳丽的瓷砖。室内充满了中国的青花瓷器,绸帐则是中国的丝绸。有意思的是,路易十四还命令宰相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前往中国订制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家族人像等图案的瓷器。
而德国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二世,对中国瓷器的热爱更是到了狂热的地步。1717年,他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骑兵,向普鲁士帝国腓特烈一世换取了127件中国瓷器,其中有18件高度在90至130公分以上的青花瓶,这些瓶子被人们称作“龙骑兵瓷瓶”,部分收藏在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rkeyfuntrip.com/post/10770.html发布于 11-19